康复医学院成立于2014年7月,是学校康复学部主体组成部分、学校“两优两特”办学格局的重要支撑、山东省康复医学会康复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学院下设康复基础、物理治疗与作业治疗、传统康复、康复工程4个教研室,下设康复综合实训中心和康复辅具实训中心2个实践教学平台,拥有康复医学研究所、康复工程研究院2个科研机构。学院功能定位为康复教育、康复研究和康复服务,人才培养定位以应用型本科人才为主,积极培养研究生等高层次创新型人才。
一、教育教学
本科教育:目前有四年制康复治疗学、假肢矫形工程和康复物理治疗、康复作业治疗、康复治疗学(中德联合办学)5个本科专业方向(分别自2011年、2016年、2019年、2021年和2022年开始招生),其中康复治疗学、假肢矫形工程、康复物理治疗3个专业是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学校与德国柏林健康与运动学院合作举办的康复治疗学专业本科教育项目,于2022年8月份顺利招生首届80名学生,学校成为全省首家、全国第三家开展康复治疗学中外合作办学的本科院校。该项目引进德方优质教育资源,教学全部在我校完成,项目学生成绩合格,获得中德双方学士学位,开创了康复治疗国际化人才培养新途径。
学院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包括北京康复医院、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上海市阳光康复中心、浙江大学一附院、九如城(宜兴)康复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山大学附属三院、北京假肢矫形康复中心、民政部国家康复辅具中心、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等在内的20余所高水平优质实习基地。毕业生均可攻读康复治疗技术、康复医学与理疗学、运动康复、生物医学工程等专业硕士、博士学位。目前在校本科生共800人,多年来毕业生考研率超过20%,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就业质量逐年提升,学生基础扎实、实践创新能力强,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研究生教育:学院现有康复医学与理疗学(学术型和专业型)、康复治疗技术两个研究生招生专业,是全国首批医学技术(康复治疗技术)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2022年学院招生28人,目前在校研究生共75人。学院坚持国际化研究生教育理念,与芬兰东芬兰大学等国外高校开展合作,开辟“康复医疗服务海外实践与培训基地”,互派学生交流,开展科研合作与联合培养。
专业国际认证:2018年11月,学院全面启动了物理治疗学、作业治疗学和假肢矫形工程三个本科专业国际认证工作,根据三个专业国际认证最新指南要求,分别从学校教学基础设施、教师队伍资质与水平、教学资源、课程设置、临床教育和教育成果(课程成果)6个方面开展认证工作。2022年8月,假肢矫形工程专业以最高级别、全国第三家、全省唯一通过ISPO国际专业认证,意味着我校的假肢矫形工程专业本科教育质量得到了国际认可,毕业生具备了在世界范围内执业的基本条件和继续深造的资格,为行业提供高素质高质量专业人才提供了强大动力。
二、师资队伍
学院共有专业师资42人,其中中德合作办学项目德方师资16人,教授9人、副教授6人,校内高层次人才5人,共有博士学位23人,其中德方博士学位11人。学院拥有获得WPT、WFOT和ISPO资质教师共8人。
学院现有康复医学研究所和康复工程研究院2个科研团队,康复医学研究所由医学博士和工学博士6人,理学硕士3人组成科研团队,聚焦于康复基础、康复临床、康复教育、康复服务等方面的研究。康复工程研究院是以新西兰皇家工程院院士谢胜泉教授领衔,由学校与青岛理工大学博士12人组成以聚焦理工学科领域为基础、康复机器人研发与创新为重点的科研团队。
近3年学院承担康复相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部级项目10余项。科技成果获厅局级以上奖励3项,发表SCI文章20余篇。
四、学科建设
学院已经明确学科发展方向,初步形成了以医学、理学和工学作为康复教育学科建设的三条轴线。学院依托康复医学与理疗学和康复治疗技术2个硕士研究生教育平台,2019年积极申报“首届山东省产教融合研究生培养示范基地”,以3个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为基础,积极创建国家级一流课程、一流专业和一流学科。学校直属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是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残联省残联儿童康复基地、山东省临床重点专科、山东省十三五中医药临床重点专科。
五、学生工作
学院以新思路、新机制、新手段谋划推荐学生工作,依托专业特色,通过实践创新实训、康复技能大赛、康工结合、校园实践、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六维度”育人模式打造“党建+实践育人”品牌。学院注重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与创业能力,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和各种专业比赛,夯实专业知识技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016年,杜立立等同学在第三届全国康复治疗学与运动康复专业学生技能大赛获得了三等奖;2018年7月,在第十二届国际康复工程与辅助技术大会“当代医疗”杯国际大学生挑战赛上,刘丝雨、赵雨亭等同学组成的代表队过关斩将入选决赛,获得优胜奖;2018年10月,在第四届全国康复治疗相关学生技能大赛中,李一冉等同学代表队荣获一等奖;2018年,赵雨亭“面肌主被动康复训练器”获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019年,在第五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三个项目获得二等奖;在“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我院“筑梦康复实践队”获得省级立项等。2020年,在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二届康复科普创新作品大赛中获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团队优胜奖1项;李梦美团队的“益康智能助便轮椅”项目在第十二届“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获省级铜奖,李舒婷团队的作品“这是你想要的“S”吗?”在第三届“西贝杯”全国康复与物理治疗科普大赛获得华东赛区一等奖、全国三等奖;“星火康复”队成功入选共青团中央宣传部指导的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千校千项”最美团队;2018级张海洋同学因踊跃投身当地疫情防控志愿服务一线,获得共青团山东省委颁发的青春贡献奖。2021年我院学子在第四届“西贝杯”全国康复与物理治疗科普大赛斩获获得华东赛区一等奖一个、二等奖两个并成功晋级全国决赛;学院康心向党社会实践团队分别获得共青团中央宣传部指导的2021年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千校千项”最美团队;2019级假肢矫形工程专业王子捷获得2021年度“千校千项”个人奖项;“勇敢可莉”实践队获得“镜头中的三下乡”成果遴选活动优秀报道团队;2019级康复物理治疗专业张瑞星获评“投身乡村振兴,助力健康中国”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
六、对外合作
2017年3月,我校与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2018年1月,我校与卡累利阿应用科技大学签署合作协议;2018年7月,我校与山东省假肢矫形康复中心开展战略性合作,共建共享共管集教、学、产、研、用为一体的辅具服务实训中心;2018年11月,我校与中国康复医学会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全面开启八个方面的战略合作,学校挂牌成为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教育基地;2019年12月,我校与美国杜肯大学建立合作,签署教育科研合作、共建康复科学硕士项目及建立学生、学者交流合作协议框架; 2022年3月,滨州医学院与德国柏林健康与运动学院合作举办的康复治疗学专业本科教育项目,正式纳入国家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计划。
七、学术交流
2016年11月,学校承办全国第四次康复教育学术大会、第三届康复治疗学与运动康复专业学生技能大赛、首届康复医学创新创业大赛并取得圆满成功。2018年11月,学校主办首届“新时代中国康复医学人才培养”国际高峰论坛,邀请到来自加拿大、瑞典、泰国、芬兰等国家和台湾亚洲大学、天津大学、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天坛医院等近30名国内外康复医学领域的教授学者出席开幕式并作了专题报告。同时成立康复医学院理事会。2019年9月、2020年10月、2021年12月连续举办第二、三、四届“新时代中国康复医学人才培养”国际高峰论坛。2022年8月,我校作为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医学教育基地,成功举办康复伦理与人文素养提升培训班。
八、发展愿景
康复医学院未来将聚焦国家战略,立足康复特色,对标“一流大学、一流学科”,为国家康复事业发展培养高端人才、开展技术创新、倡导文明理念、提供智库支持,积极打造人才培养基地、康复服务基地、科技创新基地、产业孵化基地和智库研究基地,建成国家级、国际化、多功能、创新集成性高端人才培养平台。